带血管的人造骨修复了缺损的羊腿
——我国组织工程研究迈出关键性一步
据科技日报(许敏谦 宁习源 唐先武):4月2日,一医大南方医院宣布:该院创伤骨科主任裴国献教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出带血管的组织工程化羊骨,并以此修复缺损的羊胫骨获成功。国家“973”组织工程首席科学家曹谊林教授给予高度评价:裴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与神经化同时构建理论,并首次在大动物体内构建出了带血管的人工骨,这标志着我国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在国家“973”项目及军队重点研究项目支持下,裴国献带领科研人员首先将羊的骨髓抽出,在实验室中培养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接种在羟基磷灰石中。这些羟基磷灰石被打磨成缺损的羊胫骨状,且里面多孔,便于细胞和血管长久,再培育3—4天,最后将其植入羊体内。在植入羊体内之前,他们还在“人造羊骨”外面裹上深筋膜瓣(深筋膜瓣是皮下薄薄的一层组织,上面布满了毛细血管,利于血管向“人造羊骨”长入)。12周后,经组织学切片、 C T横端面扫瞄、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多项检测证明:被植入的“人造羊骨”已完全成活,且四周的血管再生状况良好,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利用组织工程方法再造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和器官,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十大生物技术之一。其将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因组织、器官缺损而造成的“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且具有继发损伤小、无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带血管的“人造羊骨”成活,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过渡的关键一步,对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网》
200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