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减少应对气候脆弱性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减少应对气候脆弱性

●全世界自然灾害每年使大约25万人丧生,物质损失逾500亿美元

●43%的自然灾害和80%的受灾人口集中在亚洲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一

据新华社日内瓦3月22日专电:世界气象组织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到来前夕发表公报说,全球每年因为气象和气候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对越来越多的人口造成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逐渐加大,人类花费几个世纪的时间所建立的应付地区性气候条件变化的设施,将不足以抵御来自强烈自然灾害的袭击。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戈德温·奥巴西说:“从长远来看,可预见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海面上升、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因为气象和气候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减少面对极端气象和气候现象的脆弱性”。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专电:前两天的强沙尘暴、几年前的长江特大洪水、近年的干旱都是我们痛苦的经历。气象专家今天在此间指出,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一。

气象专家说,季风进退异常和年际变化使得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频繁发生。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的高温少雨,1998年的长江、松花江和嫩江大水,近几年持续的北方大旱,每年的台风袭击等等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气温:千年最高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气象专家今天在此间介绍说,由于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摄氏度,达到0.8摄氏度,为一千年来的最高值。

气象专家说,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人类在活动中过度排放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造成的。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加剧,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变得更加脆弱,20世纪90年代全球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北半球高纬度河湖结冰期缩短约两周,北极海冰减薄了40%、范围减少了10%到15%,冰川大范围退缩,厄尔尼诺现象更频繁、持久和强烈,北半球作物生长期近40年中每十年延长约1至4天……几天前,有关报道说,南极洲东海岸附近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已完全瓦解,分裂成数千个冰山,这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严重后果。

大气:最弱一环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无所不在的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您知道吗:大气是地球无机圈层中最小的,而且是地球自然界中最脆弱的环节。

气象专家说,大气的质量只有海洋的二百六十分之一,同样数量的污染物进入大气所增加的浓度比进入海洋大得多。如果海洋百分之一的碳素进入大气,就能使大气碳素浓度增加一半,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相反,大气将其百分之一的碳素给海洋,只不过使海洋碳素浓度增加0.02%,影响很小。

气象专家指出,大气的脆弱性并不限于自身,还要影响其它圈层和人类。比如,如果为了满足住房和工作地点取暖的需要,平均每人每年增加释放2吨二氧化碳,每人驾驶汽车又增加1吨二氧化碳,全人类每年就增加排放200亿吨二氧化碳。那么,每10年地球的温度就会升高0.1至0.26摄氏度,一个世纪后就会升高1至2.6摄氏度。这将会导致海水热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干旱、热浪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并使一些生物物种灭绝。

摘自:《解放日报》

200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