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库全国9万人报名入库4万份
东方网2月14日消息:能够让千千万万白血病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过去的10个月中迅速扩充。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约有9万人报名,累积检测入库4万份,标志着新的资料库正式建成并开始检索。这是记者今年春节前从中国红十字会了解到的。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后发展为“造血干细胞库”。直到去年年初前,库存资料总共不足3万份。
在我国每年有400万人患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急性放射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其中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多人。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这些疾病最先进、最有效的手段,但供者和患者之间的配型要完全吻合。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白血病患者,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可在非血缘关系中的配型相合率只有四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因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只有拥有10万份以上资料才具有实际意义,能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
2001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工作,并确定在北京等11个省市首批建立起分库和质量控制实验室。随后,人们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像北京市红十字会就针对检测试剂费匮乏的情况,在市民中募集专项基金,得到很多市民响应。如今,这一资料库已开始发挥作用。据中国红十字会的有关人士介绍,去年在深圳,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共做了2000多份检测,结果从中配型成功了7份,目前已经有2份移植成功。
尽管目前报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已经接近10万,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且距其他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像美国有450万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欧洲有370万份,我国的台湾也有20万份。因此,中国红十字会希望人们继续“献一份爱心”,把这一亚裔人群共同分享的生命资源不断扩大。
摘自:《东方网》
200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