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增长与调整同在
2002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一季度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3%。预计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在19%以上,但由于受药品降价、采购招标的影响,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幅度要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
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与2001年相比又有增加,连同新发的山东药玻和重组后的商业网点在内,总数已达79家。从2002年上半年经营状况看,其经营状况与整个行业基本符合,在业绩方面也是良莠不齐。从整个板块来看,预计70%的医药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将出现增长,而部分存在问题的公司业绩可能继续呈现调整态势。
优势企业继续增长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医药上市公司中的优势企业经过近几年的调整与扩张,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市场优势。在普药市场中,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如青霉素类市场由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哈药集团和石家庄制药为首的四大巨头基本上占领了国内市场的90%,由于这几家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市场意识与新产品开发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再加上产品价格探底回升,因此业绩将有明显的提高,将成为医药板块中一个明显的亮点。
在业绩明显提高的上市公司中,还有一个类别是完成了强强联合或优势扩张的重组类公司,如太极系的三家公司(太极集团、桐君阁、西南药业),太太药业和丽珠集团,白云山和广州药业,复星实业、双鹤药业等。由于这些公司本身质地比较优良,通过资产重组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或优势放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预计这些公司2002年上半年利润增长在20%左右,有些公司业绩增长可能高于50%。
中药板块保持平稳
在中药板块中,以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为代表的传统中药企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些企业是整个医药板块业绩比较稳定的一类,而部分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新兴企业如竹林众生等由于受市场竞争和价格的影响,业绩将出现下滑。
近几年由于受知识产权因素的影响,在中医药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产品群急剧放大。但由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许多关键因素依然没有较好解决,产品趋同,疗效优势不明显,产品产销率不一,从而导致许多公司应收帐款问题突出。
受今年6月1日《中药材GAP管理规范》试行的影响,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资快速增长,但由于种植领域投资额小,市场秩序不规范,因此盈利状况以及盈利额在企业中的地位并不突出。而受政策扶持的大规模中药生产技术改造的效果出现也还有待时日。因此,整个中医药板块的业绩快速增长还要等一段时间。
问题公司业绩堪忧
医药板块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也是产生问题公司比较多的一个板块,除了许多公司借助医药概念进行市场炒作或依靠转型医药来维护市场形象外,医药板块自身也有许多问题公司,如威达医械、轻骑海药、青海三普、桂林集琦等,这些公司在经营方面、业绩的稳定性增长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其中既有资本的困难,也有产品与经营管理的因素。
2001~2002年受到市场谴责或主管机构要求整改规范的上市医药公司比较多,如三九药业、通化金马、海王生物、昆明制药等,这些公司在公司治理、关联交易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也容易出现业绩波动。
从一些问题公司的财务结构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应收帐款和存货的比重比较大,二者之和往往大于公司的年度总收入。从2001年医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有十几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应收帐款与存货问题比较突出,其坏帐计提可能导致业绩波动或形成业绩陷阱。
在这些公司中,尤其要注意那些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投资者最好回避。
作者: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张仕元来源:中国证券时报
200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