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医药:利润空间缩小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医药:利润空间缩小

1-4月运行状况及特点

根据医药市场信息网消息,今年1-4月份医药行业生产大幅增长,工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987.9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幅4.9个百分点;医药增加值完成290.4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幅6.9个百分点。一季度医药工业经济效益亦大幅增长,1-3月份医药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1.3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35%。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行业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⑴亏损面有所扩大。3月末,医药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9.8%,同比增长2.9%,亏损总额达到8.2亿元,同比增长4.9%。⑵产销状况逐月下降。1-4月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完成729.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工业产销率累计为91.4%,同比下降1.9%,医药商品流转不畅的矛盾日益突出。⑶应收帐款和库存上升,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3月末,医药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231.8亿元,同比增长8.9%;企业应收帐款净额538.6亿元,同比增长8.2%。

业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⑴药品价格不断降低。继2001年连续三次调低药品定价后,2002年5月国家计委推出《国家基本用药目录》的262种药品补充剂型限价政策,再次降低相关剂型的药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药品零售价格指数持续降低,中西药品零售价格指数涨幅已从1996年的8.8%逐步降低为2000年的0.3%,200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2年继续下滑,1-3月分别为-2.7%、-3.4%、-3.7%。由于我国药品生产企业重复投资严重,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众多,恶性竞争普遍存在,而药品利润主要被医院和众多的流通环节吞噬,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药品降价后在压缩虚高药价的同时,也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致使许多生产企业销售利润率持续下滑。

⑵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入。2002年全国所有地市将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500万人。它的实施,一方面将扩大药品主流消费人群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将调整不合理的医药消费,抑制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合资药品的使用,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药的使用,从总体上控制全国医药消费的增长。

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影响。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开展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活动。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已表示,到2002年年底以前,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医疗机构必须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招标范围将从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药物扩大到临床常用的、不属于报销范围的药物。招标采购实施范围的扩大,必将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整个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⑷药品广告监管的加强。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抗生素类处方药、非抗生素类抗感染处方药、激素类处方药以及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肝炎、糖尿病的处方药等在2002年2月1日后不得在公众媒体上发布广告。此法的实施,将使某些主要依靠大众媒体广告促销的药厂处方药销量大幅下降。

另外还有取消中药健字号产品、强制GMP认证等政策亦将对医药企业业绩有一定影响。

中报整体业绩预测

根据2002年1-4月医药经济运行状况,预计二季度医药行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仍将保持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1-6月份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幅维持15%的水平。

根据年报数据分析,近几年医药板块盈利能力持续下降,2001年尤其明显,全年医药行业加权平均毛利率为32.06%,同比减少10.87%;加权平均净利率为5.34%,同比减少36.28%;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7元,同比减少27.66%。原因除了竞争加剧及药品降价等因素外,还与上市公司财务计提政策调整有关,有些上市公司干脆将以往积累的暗亏一次性释放,从而造成2001年业绩普遍下降,也为2002年业绩的提升创造了空间。

医药行业存在的产品和资金流转不畅在上市公司中也同样存在,2001年医药板块的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82、3.28,均低于沪深两市5.96、3.64的平均水平,预计2002年此类状况不会有明显改观。另外大多数上市公司所得税优惠将在2002年取消,对业绩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在全国药品消费需求无明显增长可能的情况下,药品生产供大于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医药上市公司全年实际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将略高于医药行业15%的增长速度;由于巨亏公司的减少以及新产品的上市,加权净利率应恢复到7-8%的水平,中报加权每股收益预计达到0.15元左右。考虑到业绩调整的因素,以及降价政策效应下半年将显现,中报与年报业绩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

主要上市公司业绩预测

200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抗生素原料药热销,以此类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如华北制药、哈药集团、鲁抗医药等由于具有品牌突出、产品质量过硬和规模经济优势,抗生素原料药产品销售供不应求,中期业绩较去年同期会有所增长,预计分别将达到0.10、0.35、0.13元。

中药板块业绩平稳增长。龙头股同仁堂药品销售继续大幅增长,但由于受到所得税优惠取消的影响,中期每股收益预计为0.38-0.40元左右。太太药业由于受到国家取消中药保健品政策的影响,目前正在积极向药品和食品转型,预计费用会有所增长,在2001年股本扩张的基础上,中报业绩预计为0.30-0.35元。太极集团的"曲美"销售成绩优良,占据全国药品零售单品种月销售金额第一的位置,利润可观,预计每股收益为0.28-0.30元。

医药流通股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同业竞争愈演愈烈,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上海医药兼具药品生产和流通概念,受药品流通利润下滑影响较小,业绩比较稳定,预计为0.26-0.30元。桐君阁目前已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中药流通企业之一,已形成"200家直营店+932家加盟店"的连锁格局,预计中期每股收益为0.19-0.22元。

生物医药目前面临调整,由于原有产品价格连续跳水,而新产品近期难以上市,业绩增长不大。天坛生物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企业之一,预计每股收益为0.13-0.15元。

作者:华夏证券研究所狄涛来源:证券时报

200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