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心脏病发,协和医院紧急施救病友当翻译
协和医院上演国际营救
11月8日,首次来京就因心脏病突发而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卢戈维·尼可米先生带着北京市民的浓情厚谊,登上返回俄罗斯的航班。7日晚上,在协和医院苗齐教授的安排下,“老尼”先生回到医院接受了最后一次术后复查。紧握着救命恩人的手,老尼表示:“感谢你
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永远不会忘记北京。”
发病:5小时急诊手术
卢戈维·尼可米先生是10月底到达北京的。刚到没几天,他就开始出现胸口剧烈疼痛症状。10月27日上午,疼痛难忍的尼可米先生在同行的几位朋友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特需医疗部就诊。虽然语言不通,但病人胸部疼痛难忍的病状引起了医生的警惕,马上安排病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检查显示病人心肌缺血,属于心脏病突发。此时时间就是生命,医院心脏病救治的绿色通道立即启动。尼可米先生被迅速送到了心内科导管室。
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医生发现供应病人心脏的三支冠状动脉,特别是左心室冠状动脉主干都有严重的狭窄,病人随时有大面积心梗的危险。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刚刚结束了上一台手术的专家苗齐教授再度进入手术室,为尼可米进行了三支冠脉搭桥的急诊手术。从下午5时到晚上10时,整整5个小时尼可米终于得救了。
护理:病友志愿当翻译
术后第三天,尼可米先生已经可以下地行走,但是问题又来了:尼可米先生既不懂汉语,又不会说英语,还有许多饮食上的特别习惯。语言障碍急坏了尼可米先生和病房的医护人员。无巧不成书,住在隔壁心内科病房的赵女士曾是我国外交部驻俄大使馆俄语翻译,当她听说这一困境后,主动找到苗齐教授和护士长,表示愿意为这位特殊的病人担任翻译。
赵女士的到来使医患沟通的难题迎刃而解。这以后,“老尼”成了病友们的好朋友,有糖尿病史、不喜欢吃肉食的“老尼”在病房里吃上了苗齐大夫从职工食堂买来的米粥,吃上了同室病友家属特意为他跑到劲松买来的俄式面包。
出院:准备中英文病历
由于老尼经济困难,为了减轻他的医疗费用负担,医院特别安排老尼先生住在普通病房。原本可能高达20万元的治疗费,最终只用了5万元。出院时,还为他准备了中、英文的病历摘要和详细病历共三份,以备他回莫斯科后继续治疗。
北京人的热情相助让身在异乡、举目无亲的老尼感动不已。昨天复查结束后,恋恋不舍的老尼紧紧握着苗齐大夫的手:“感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永远不会忘记北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中国。”
2003.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