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眼科学现况一瞥
在美国赛克勒基金会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的精心安排下,我同王铮、贺翔鸽两位医师一道离开了金秋十月的北京,飞越浩瀚太平洋,前往美国进行为期16天的学术考察和交流。我们首先到达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参加一年一度的美国眼科学会年会。美国眼科学会年会是当今国际眼科界规模最大的学术交流会,堪称眼科界的奥运会。此次会议集中反映了当今美国眼科乃至世界眼科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我们三位医师分别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参加了有关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获取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和新的思路。
在美国眼科学会年会结束后,我们前往美国著名的麻省眼耳医院进行参观访问。该院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眼耳专科医院,是哈佛大学的教学医院。该院雄厚的临床和科研实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观摩了眼科Murphy教授和该院住院医师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就国内及美国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现状、手术技巧以及住院医师的培训进行了自由的讨论。目前在美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已成为眼科临床的常规手术。90%以上的白内障手术均为超声乳化术。手术的术式和技巧不断更新和提高。折叠式人工晶体已十分普及。表面麻醉下的超声乳化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
在纽约眼耳医院,眼科主任Joseph B.Walsh教授除安排我们参观和观察手术外,还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学术活动。因此,我们三位医师得以有机会将自己的工作及国内眼科发展概况向美国同行们进行了介绍,并得到了美国同行们的认可。
通过考察和交流,我们对美国眼科临床发展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直接感受到了我们所存在的差距。就介入而言,我认为,首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内临床眼科装备水平普遍较低,因而从总体上限制了我们眼科临床水平的提高。当然,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状况必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其次,国内临床眼科医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另外,如何提供和创建一个高效合理的临床管理和动作机制,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很高兴地感到我们所具有的某些优势,如国内某些医院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等方面也是具有国际水准的。
除了临床之外,此次考察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美国眼科基础研究的水平。在麻省眼耳医院,Thaddeus P.Dryja教授带领我们参加了该院眼分子遗传实验室。该实验室曾发现并报道了第一个RB基因。目前,该实验室发现并报道的眼癌基因和RB基因已达20余种。并始终保持着在该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在马里兰州我们访问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及其下属的眼科研究所。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葡萄膜的免疫学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筛选,基因治疗等。其研究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由于科研资金雄厚,装备水平高,加之科研思路不断创新,从而使得他们在该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我们感到在我们国内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如何不断发掘新的思路,开拓新的领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此次赴美学术交流,虽然短暂,但对我们都是一次重要和不同寻常的经历。是一次了解当今世界眼科学发展水平和趋势的绝对机会。通过对美国多家眼科临床和科研机构的考察,使我们对美国眼科界的临床、科研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看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拥有的某些优势,为自己今后的眼科临床及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第十四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获奖者 卢海
图为三位获奖者在美参加美国眼科学会 年会,该会新闻中心在会刊EyeNet上报道了 他们参会的消息。
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