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鱼奶都得查查“李氏菌”
近日,法国古得雷公司加工生产的部分肉酱和猪舌因被李斯特杆菌污染,造成9人染疫,其中2人死亡。我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出《关于加强对法国肉类产品李斯特杆菌检验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对从法国进口的所有肉类产品批批实施李斯特杆菌检验,以保障国人的健康。
李斯特杆菌又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李氏菌),是李斯特氏菌属中最重要的人类食源性病原菌,且为人兽共患病。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水及一些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鱼类、甲壳类之中。该菌可通过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污染食品,尤其是它可通过人或动物的粪便或带菌者污染食品,故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有专家对法国和比利时的禽属宰加工厂进行长达4年的调查,发现在分割肉中鸡腿和鸡翅的李氏菌污染率最高,且煮过的样品,如腊肠、汉堡、熟鸡翅等污染率也较高,但总的来说是呈污染下降趋势。巴西的研究分析认为,不适当的加工和不合格的保存条件是食品被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有专家的检测显示,屠宰车间、冷藏车间的地板及工作台是李氏菌最主要的污染部位。
巴氏消毒奶和墨西哥式软奶酪曾引起李氏菌食物中毒的暴发,分别感染了49人和142人,死亡率为28.6%~33.8%。英国的研究者调查了3000个巴氏消毒奶样,其结果表明,李氏菌污染问题在小型的奶热处理站污染率要比大型处理站高得多。有关奶酪的研究分析认为,鲜奶制成的奶酪比热处理奶制成的奶酪污染率高很多——鲜奶李氏菌污染率为42%,而热处理奶仅为2%。而且,有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奶酪在成熟前即被李氏菌污染,该菌就能存活7.5个月。
水产品加工制品被李氏菌污染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真空包装的水产品,如鱼类、贝类等食品中,冷熏食品受污染的比例高于热熏食品,这进一步证实李氏菌不能耐受65℃左右的高温。而有关水产品原料样品检测亦表明,生活污水向养殖场的排放,是鲜鱼、贝类等被李氏菌污染的祸首。
我国目前尚没有李氏菌引起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报道,但在外环境中其污染确实存在。如有地区1999年对某乳品企业进行全年监测,其李氏菌污染率为1.8%。某地检测了25件冰淇淋样品,其中仅1件受到污染。但也有调查反映,有些地区部分肉禽类产品染菌率较高。
尽管我国目前李氏菌污染情况并不很高,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该菌的特点是侵害高危人群,主要是老人、婴幼儿及体弱多病者。如这次法国中毒死亡者中有一人为75岁的老人,另一个则是新生儿。
李氏菌怕热不怕冷,平时注意食物充分加热后食用,尤其是存于冰箱的熟食更要注意。而食品安全则需从养殖到餐桌实行全方位卫生防护,这是预防一切食物中毒的关键。
20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