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药业呼唤结晶新技术

2022-07-30
来源:求医网

药业呼唤结晶新技术

在天津大学校园的西北角有一幢不起眼的小楼,如果不是门口那块“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铜匾昭示着它的身份,你很难看出个中名堂。“这座小楼就是我们的实验室,”荣获第七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制药工程专业一等奖的尹秋响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从这座小楼里结晶出的科研成果——医药结晶技术系列研究。

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就设在这里。作为该中心技术骨干的尹秋响教授向记者介绍,越来越多的医药研究结果表明,决定药品药效及生理活性的因素,不单纯在于药物的分子组成,而且在于其中的分子排列及其物理状态。例如氯霉素、利福平、洁霉素等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形成多种类型的晶体,但一般情况下只有其中一两种特定晶型才有药效。甚至有的药品一旦晶型发生改变,立刻由良药变成毒物。结晶是制取具有较强医药活性及特定固体状态药物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在特定的结晶工艺条件及物理场环境下,才能生产出特定晶型的医药产品;也只有使用特定构型的结晶器,才能保证特定的流体力学条件,使医药产品更符合所要求的晶体形状与粒度分布。

尹教授说,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制药公司对制药技术精益求精,并注意引用新型结晶技术与装备。如国际著名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罗氏公司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结晶技术及装置,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结晶技术与设备也成为他们技术保密的核心。

尹教授谈到,目前我国药厂所使用的医药结晶技术与设备大多停留在国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所生产的医药结晶产品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固体形态来看,都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某些国产药品药效不足、成本过高。我国是世界原料药生产大国,许多医药品种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的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医药结晶技术相对落后,使得大部分国产医药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只能低价出口初级原料药,然后再用高价换回国外药厂采用先进结晶技术精制加工后的药物成品。

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在我国著名工业结晶专家王静康院士的带领下,承担了“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新型青霉素结晶技术开发生产应用”。经过三年攻关,开发出了新型的青霉素结晶技术与装置,使生产出的青霉素产品不仅晶形美观,而且可使生产收率提高5%,生产能力提高70%,此项成果已被成功推广应用于全国90%的青霉素生产企业。“九五”期间,该中心又出色地完成了三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其成果已分别在天津化工厂、河北华日药业有限公司、石家庄维生药业有限公司和赣江制药厂投产使用。

健康报

200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