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三)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和追求原本就是“超个人” 的。中国人抑“小我”求“大我”的追求,与西方人重“小我”(个人主义)轻“大我”的风尚是各自文化的必然产物。所以,西方心理学注定了要通过反复地进行自我扬弃,历尽周折最终才能产生出与中国传统心理思想类似的“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的第四势力,这样 —种“无我”(大我)的开放心理学理论系统。超个人论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明证。超个人论是从人本主义发展而来的,人本主义不仅反对行为主义把人当作“大千点的白鼠”和认知心理学把人当做“慢一点的计算机”的机械还原论,而且反对弗洛伊德学派把人看作本能的牺牲品的生物还原论,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有机论,把人的情绪与心智层面重新纳入心理学领域,从而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然而“人本主义以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特点所彰显的心理学概念,仍与以往的(心理分析、行为理论)心理学一样,未能涵括个人灵性成长或自我超越的需求与生命经验”。同时,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人为主体,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常被理解为自我的自私或自我中心,而沦为“唯我主义”及“自我祟拜”,因此才又兴起了心理学第四势力——超个人论来弥补校正前三者之不足并整合其有价值的东西,使得被主流心理学所抛弃;但对个人的发展又至关重要的信念系统和价值观又。重新受到心理学的关注。相比之下,“超个人论的起点还是更高一些,所以它能吸收而不是排斥先行各派的学理,应用相应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相应的意识水平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对症施治”。
在当代诊疗心理学的新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对活生生的人的适用性。因为,超个人论原本是从东方传统与智慧中汲取养分的,甚至可以说它是心理学从西方分析还原的物理哲学的局限性中开始觉醒,并主动靠拢东方整体有机的生命哲学的产物。比如:其主要发起人马斯洛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弊病、人本心理学的局限性和60年代美国社会自恋型文化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所以倡议建立第四种心理学并极力推崇和吸收了中国道家“天人合一”、“自然无为”、“寡欲慈让”的思想。又如: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维尔伯所提倡的心灵人 —本主义更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生命哲学的古老智慧之中。
总之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心理学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东方传统的人性观、健康观及其对人类意识的概念与种种拓展意识的方法,可能有助于心理学对人更为客观详尽的了解,从而导致了生物反馈不同的意识状态,冥思等新的研究的出现,并且因为经由药物,瑜珈,冥想等方法所产生的意识状态的转变或高峰体验与神秘经验有不少相似之处,也使得许多研究者重新投入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从东方传统西方学者不仅发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有关人的模式与价值体系,更发现了相当复杂的意识图谱以及各类调整情绪、锻炼意志、启发心灵,乃至导向高峰体验和其他个人经验的方法,这些都丰富了超个人心理学的内容。
总之,超个人心理学与中国传统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研究是东西方心灵探索者友好而亲密的跨时空对话,发展中国本土心理学应该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同时,多加关注西方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新进展,这样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一定会更有益于中国本土心理学这个古老而崭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摘自:《科学新闻》
200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