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由于耳廓基本是由弹性软骨组织构成,肌肉少,耳软骨对绿脓杆菌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一旦感染便不容易控制。所以,耳穴针刺和耳穴埋针法必须做到严格消毒。最好实施2步消毒法:先以2%的碘酒消毒,再以75%的酒精脱碘。
2.耳穴针刺和耳穴理针后,如果针孔处出现红、肿、疼、痒等现象,则提示有轻度感染,可用2%碘酒涂擦,并加服磺胺类消炎药。
3.耳穴埋针或异物贴压后,洗脸时不要将胶布打湿,防止耳穴受到污染,引发炎症或导致胶布脱落。
4.少数患者如果对胶布过敏,耳穴局部会出现痒感或起红疹,可自行揭去胶布(耳针和贴压物则随之脱落)。也可在耳穴中加用肾上腺穴防治,或改用耳穴针刺法治疗。
5.耳廓有炎症和冻伤的情况下不宜施行耳穴疗法,以防感染扩散。耳廓有畸形或疤痕时,会影响耳穴的准确性,针刺或埋、贴压时也不容易“得气”(即产生热痛感),故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6.耳穴针刺和埋针法感应较为强烈,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史的的孕妇禁止使用,可以使用异物贴压法。
7.埋针和异物贴压期间,每餐饭前和有饥饿感时自行按压耳穴是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不忘。非进餐时间出现饥饿感时,重点按压耳屏正中的饥点穴。
8.耳穴治疗期间,运动与节食也应同步进行,还可配合进行饭后顺时针摩腹、仰卧起坐和仰卧位时双腿抬高等,以增加和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