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如何防止通气管早期脱落?鼓膜切开不当,或所用通气管材料、大小、长度、形状不合适,均可引起通气管早期脱落。脱落后有可能坠人鼓室,虽然不至于引起异物排出反应,但也无望让其自行排出。病人常常为此留下一块“心病”而耿耿于怀,迫不得已,作一次小小的鼓室探查,即可顺利地取出通气管,但也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果为自然丢失,病人也不易察觉,也很难能找回价格不菲的通气管,再次置管,又将付出首次的同样痛苦和代价。对病家而言,总有些抱怨之意。因此,防止通气管的早期脱落,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切口:于鼓膜前下方弧形切口为宜,切口的长度要适中,太小时通气管难以插人,太大时通气管容易坠人鼓室或脱出。切开的部位不要太靠近中心及边缘。
(2)手术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鼓室粘膜,损伤组织会导致出血,血痂可能堵塞通气管,积液可将通气管顶出而脱落。
(3)手术时用糜蛋白酶溶液冲洗鼓室,使粘稠液体排出,以减少通气管堵塞的机会。
(4)通气管有少许结痂堵塞时,可用3%双氧水浸泡后吸出,切忌用镊子强行取出,以防误将黏结在一起的通气管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