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认为不吃早餐可以长寿,人能活到200岁,这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原来,人们每天通过进食,吸收了各种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供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的需要。如果营养供给足、吸收好,体内营养素的补充就充分,反之就会出现缺乏现象。进食的时间、餐数对营养素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的膳食制度的情况下,不吃早餐对人体吸收利用营养物质是否真有好处呢?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学校中把学生分成一日两餐、三餐、四餐、五餐等组,进行膳食次数试验,各组每天的膳食内容相同,惟进食时间、间隙、次数不一样,结果一日三餐、四餐者主观感觉及营养吸收利用最好,因而认为以一日三餐的膳食制度较为合理。
若不食早餐,那么胃肠空空,整个上午的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完全靠前一天晚餐提供,这就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由于人体内不能储存多量的糖,摄人糖分不足,就会导致血糖过低,而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及肢体乏力等,从而影响工作、学习,重者还可发生晕倒。尤其是青少年活动量大、学习紧张,又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每天不但要补充足够的已消耗的能量,更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供生长发育之用。同时,青少年胃肠的容量也比成人小,一次不能容纳较多的食物,所以,多食会影响胃肠功能,发生消化不良,少食又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青少年不但不能不吃早餐,而且最好在上午9:30-10:00时再加一餐,这样就可避免学生在上课时出现饥饿、头晕、胃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学校设有课间餐,收到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下降,胃纳减少,为满足机体需要,有条件者,以少食多餐为好。
每日吃一顿丰富的早餐,才能使你长寿,这是美国加州大学最近一次研究的发现。在7000个接受研究的男女中,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死亡率高40%:另外,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一次以80—90岁老人为对象的研究,则发现他们长寿的惟一共同点是:每天吃一顿丰富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