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吗?贫血调养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就有营养不良而造成的。因为饮食中缺乏足够量的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的吸收和利用减低。
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的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为20%,植物中的铁以高价铁为主,需还原为亚铁才能被吸收,所以其吸收率仅为1%~7%。我国的食物结构一般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肉类较少,因此铁的吸收比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为低。
据调查我国人群膳食中供铁量并不少,甚至超过标准供给量的1倍以上,但是提供铁来源的食物构成不合理,仅20%的铁是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当生理性铁的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就比较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孪生儿,如果是生奶喂养又不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则极易发生缺铁。
妇女一次月经平均失血40—60ml,相当于20—30mg的铁,因此需要的铁量比男性要多。
估计一次正常妊娠时需要额外增加960mg的铁,妊娠中后期每日需铁量达4—6mg,以供应胎儿的需要及分娩时的丢失,单纯从饮食中是难以获得的。
由此可见,这些人群和特殊时期的铁的摄取不足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