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什么是肝细胞坏死?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肝细胞坏死是肝脏较重的一种病理改变,一般是不可复性的。通常有嗜酸性坏死和溶解坏死两种形式。

一、嗜酸性坏死是单个细胞坏死,是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胞核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只剩下均一深红色的胞浆,聚成圆形小体,成为嗜酸性小体。

二、溶解坏死是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胞核固缩、溶解或消失,最后细胞解体。

1、点状坏死是指累及单个或少数几个肝细胞的坏死。

2、灶状坏死是指累及较多或成群肝细胞的坏死。

3、碎片状坏死是指邻接汇管区结缔组织的肝细胞(界板)发生溶解坏死,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

4、桥接坏死是指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互相连接的肝细胞的坏死。

5、网状坏死又称羽毛状坏死,是指肝细胞胞浆内胆汁成分堆积,肝细胞肿大变性,胞浆疏松成网状,细胞核浓缩或消失,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6、大块坏死是指累及整个小叶肝细胞的坏死。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肝索解离,肝细胞溶解,出现的弥漫性的大片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

病变多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延,仅小叶周边部残留少量变性的肝细胞,溶解坏死的肝细胞迅速被清除,仅残留网状纤维支架,数日后网状支架塌陷,肝体积缩小。亚大块坏死是指累及小叶大部分肝细胞的坏死。肝细胞坏死面积≤肝实质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