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肩周炎的三大别称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肩周炎为什么有这么多病名形成诸多病名的原因与发病年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因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年龄的人群,为突出表明50岁左右是高发期,故形象地称其为“五十肩”。

(2)病因因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露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内经》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胜者为行痹,寒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着痹。”故又有“漏肩风”、“肩痹”之病名。

(3)病理因素。因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性炎症、粘连,所以又有“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粘连症”、“肩凝气滞症”等病名。

(4)临床表现因素。因本病临床表现为功能活动障碍,就像凝聚冻结住一样,故又称其为“肩不举”、“肩凝症”、“冻结肩”等。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肩凝症”是中医学名称,它是根据肩周炎后期关节粘连、活动明显障碍的现象,就像关节被凝固一样失去活动功能而命名。中医学认为造成肩凝症状的机制是由于气血凝滞,筋肌节窍失于荣润滋养,筋肌凝结而不得舒展,节窍粘涩不得屈伸而凝固所致,因此中医学把肩周炎形象性地称为“肩凝症”。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粘连症”:“肩关节粘连症”是肩周炎后期的一种症状,它是根据肩周炎出现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因肩关节粘连所致而命名。该名称包括了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如关节囊、肌肉、韧带、腱鞘、滑液囊的广泛性粘连,从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因此.肩周炎又称为“肩关节粘连症”或“粘连性关节炎”。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筋络节。节属骨。步人中年之后.形体渐弱.肾气将衰,肾气衰则不足以生精养髓,骨节疏弛;髓不足以养肝.则筋纵弛,加之动之过度,积劳成伤,或静之有余,失于运动,或跌仆闪挫。损伤筋节,造成气血瘀滞,筋拘节挛,久则形成筋肌节窍粘连僵硬,活动障碍。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与“肩凝症”的名称来历一样,“冻结肩”是肩周炎粘连期的另一种名称。该名称一是用来说明肩周炎发展的结果是肩关节粘连,活动功能障碍,就像肩关节被冻结住一样,功能活动明显受到限制;二是用来形容肩关节粘连,功能活动的恢复过程较长。一般粘连期(冻结期)为2~3个月,而恢复期(解冻期)则需更长时间。大约要3~6个月,足以说明粘连期至功能活动恢复的时间之长。“冻结肩”的名称也由此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