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苁蓉通便口服液
①组成:肉苁蓉、何首乌、枳实、蜂蜜等。
②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温阳通便,主治中、老年人病后、产后虚证便秘及虚证习惯性便秘。
③用法用量:i00毫升/瓶,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天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
④注意事项:a.孕妇慎用;b.本品久贮后,可能会出现少量振摇即散的沉淀,可摇匀后服用,不影响疗效;c.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2)麻子仁丸
①组成:麻子仁、大黄(去皮)各500克,杏仁(去皮尖)、白芍、炒枳实、厚朴(炙)各250克。
②功能主治: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③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
(3)麻仁胶囊
①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
②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③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粒,早晚各每次,或睡前服用,5天为1个疗程。
④注意事项:a.孕妇忌用;b.老年性体弱血枯津燥的便秘,不宜久服;c.体质虚弱,大病初愈者慎用。
(4)清宁丸
①组成:大黄600克,绿豆25克,车前草25克,白术(炒)25克,黑豆25克,牛乳50克等。
②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③用法用量:口服,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天1~2次。
④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不可久服。
(5)防风通圣丸
①组成:防风50克,荆芥穗25克,薄荷50克,麻黄50克,大黄50克,芒硝50克,栀子25克等。
②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具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③用法用量:口服,如为小蜜丸,每次6克,每天2次;如为大蜜丸,每次1丸,每天2次;如为浓缩丸每次8丸(相当原药材6g),每天2次;或遵医嘱。
④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体弱便溏者慎用。
(6)黄连上清丸
①组成: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酒炒)、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②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内热火盛引起的头晕脑涨、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色黄。
③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克,每天2次。
④注意事项:a.忌服辛辣刺激等食物;b.孕妇忌服,脾胃虚寒者禁用;c.素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