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眼科显微手术,不但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而且需要有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和性能良好的手术显微镜,以及保护角膜内皮的有效措施,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此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尚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人工晶体的材料类型、术者的熟练程度、术式的选择、术中粘稠物质的应用、术后的护理以及患眼的条件等有关。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浅前房或无前房
在术中由于前房灌注量不足、过大的切口漏水、眼球受外来压力或玻璃体内正压都可能使前房变浅。术后因切口漏、脉络膜脱离、睫状体阻滞、脉络膜上腔出血或瞳孔阻滞亦可使前房变浅。
2.角膜水肿
基质和(或)上皮水肿可以发生在术后早期,原有角膜内皮功能不良者发生率更高。水肿多由机械性损伤、长时间眼内灌注、炎症和高眼压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导致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增厚。
3.出血
术中可发生伴有或不伴有脉络膜上腔出血的脉络膜漏出,还有一种罕见但很严重的出血为驱逐性脉络膜出血,均需立即处理。术后早期发生的迟发性脉络膜出血比较少见,常见的前房积血常来源于切口或虹膜,程度较轻者可自行吸收。
4.视网膜光毒性损害
视网膜色素上皮长时间暴露在手术显微镜的灯光下会被灼伤。如光灼伤发生在中心凹,视力就会下降;如发生在旁中心凹,病人主诉有旁中心暗点。
5.眼内压升高
白内障术后常见眼内压升高,多为轻度、有自限性、不需长期地抗青光眼治疗。但在由于粘弹剂残留、瞳孔阻滞、前房积血、睫状体阻滞、眼内炎、晶状体物质残留、虹膜周边前粘等引起者需及时进行处理。
6.黄斑囊样水肿
这是造成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明。视网膜脱离:常发生在白内障手术后6个月内,发病因素包括轴性近视、视网膜网格状变性、术眼原有视网膜裂孔或脱离、对侧有网脱史或网脱家族史。
7.葡萄膜炎
白内障术后的慢性葡萄膜炎与毒力较低的细菌有关,早期反应不明显,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8.囊膜破裂
如后囊破口小可通过改变手术方法来妥善处理,如破口很大或玻璃体前界膜也破裂。建议做玻璃体前段切除术,有利于皮质清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9.切口变形或裂开
术后可能发生切口处房水外渗,渗漏如果持续存在可形成滤过泡。切口漏、视网膜脱离等还可造成低眼压。
10.虹膜根部离断
这是由于术中操作时损伤眼内组织所致,范围较大者会出现视觉障碍需手术处理。
11.缝线引起的散光
缝线过紧时引起术后散光,可在术后6—8周拆除部分缝线以减轻散光。
12.瞳孔夹持
如虹膜和后囊膜粘连、人工晶体襻的位置不正或不慎将人工晶体反向植入眼内使其光学部向前突起等均可引起瞳孔夹持。
13.眼内炎
典型的急性眼内炎发生在术后2~5天,呈暴发性过程。而慢性眼内炎则可能发生在术后数周或数月,表现为慢性虹膜炎或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14.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
人工晶体的偏中心和脱位、葡萄膜炎一青光眼一前房积血(UGH)综合征、角膜水肿和人工晶体性大泡性角膜炎病变、人工晶体屈光度误差等。
随着人工晶体材料及制作工艺的改进,手术方法不断更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已较过去大大减少,但在做此种手术时,应高度重视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