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牙的好坏通常决定于母亲妊娠期的营养。
无论乳牙或恒牙,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可缺少下列元素:钙和磷(奶酪、鱼肉、海产品中最丰富)、维生素D(鱼、蛋、香菇中丰富)、维生素C(肉类、新鲜蔬菜、水果中丰富)、维生素A(紫菜、胡萝b、青椒中丰富)、维生素B(柠檬、谷物、芋类中丰富),母亲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多吃上述各种食物,保持膳食平衡,从而保证和促进宝宝的牙齿健康。
幼儿的乳牙一般持续6—10年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如果牙齿不好,会影响小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妨碍健康,还会影响到小儿的容貌和发音。因此,保护乳牙非常重要。在乳牙萌出后,应注意以下问题:
1.时常保持口腔清洁。
婴儿期虽然用不着刷牙,但每次进食后及临睡前,都应喝些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保护乳牙的作用。
2.保证足够营养。
及时添加辅食,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以及提高牙齿对齿病的抵抗力。如多晒太阳、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帮助钙质在体内的吸收。肉、蛋、奶、鱼中含钙、磷丰富,可以促使宝宝牙齿的发育和钙化,减少牙齿发生病变的机会。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宝宝要经常吃些蔬菜和水果,其中纤维素还有清洁牙齿的作用。饮水中的微量元素氟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对牙齿的发育都是不利的。
3.形成正确的吃牛奶姿势。
吃牛奶的宝宝,可因吃奶姿势不正确或奶瓶位置不当形成下颌前突或后缩。如果宝宝经常吸吮空奶嘴会使口腔上腭变得拱起,使以后萌出的牙齿向前突出。这些牙齿和颌骨的畸形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容貌,还会影响其咀嚼功能。因此,宝宝吃奶时要取半卧位,奶瓶与宝宝的口唇呈90度角,不要使奶嘴压迫上、下唇;不要让宝宝养成吸空奶嘴的习惯。
4.适当锻炼牙齿。
宝宝出牙后,要常给宝宝吃些较硬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片、苹果片、水萝b片等等,以锻炼咀嚼肌,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1岁以后大牙(臼齿)长出后,应当经常吃些粗硬的食物,如蔬菜等,如果宝宝仍吃过细过软的食物,咀嚼肌得不到锻炼,颌骨不能充分发育,但牙齿却仍然生长,就会导致牙齿拥挤,排列不齐或颜面畸形又难看。
5.宝宝乳牙有病要及时治疗。
乳牙因病而过早缺失,恒牙萌出后位置会受影响,使得恒牙里出外进,造成咬合关系错乱,可导致多种牙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及时诊治,否则会影响宝宝今后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