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是什么?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决定因素是骨强度。骨强度指骨的弹性及抗外力的能力,由骨量和骨微结构两方面因素组成。
骨密度测定仅能反映骨量变化而不能检测骨结构的改变。由于骨密度变化能够代表75%~80%的骨强度变化,故在多数情况下骨密度测量可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但在有些情况下,虽然患者骨密度正常。或经某些不适当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骨密度有所增高,但新的骨折仍不断地出现,说明这些患者骨的微结构遭到破坏(即骨的质量不正常)。
研究发现,某些不适当的治疗可刺激新骨形成,骨密度增加,但由于新产生的骨组织结构杂乱无章,不具有良好的强度,故仍然不能避免或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