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儿用药安全最重要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小儿用药是很有讲究的,安全用药对小儿尤其重要。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比较,由于生理功能的因素,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不同,不单纯是成人剂量的减少。

一、及时用药。小儿生病往往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如不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小病有时也可酿成大恙。如常见的腹泻或胃肠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休克甚至发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危及生命。因此,小儿用药在诊断清楚的前提下应讲究用药及时,不可拖延。

二、谨慎对待新生儿及未成熟儿。新生儿及未成熟儿的生理机能还不健全,尤其是酶系统活力低下,用药不当很容易发生中毒。如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三、注意药物敏感性。小儿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于成人。一般来说,小儿对镇静药、抗惊厥药、呼吸及循环兴奋剂、洋地黄等的耐受量大于成人,但对吗啡非常敏感,易致中毒。故临床上规定1岁以内的婴儿禁用吗啡。

四、慎用外用药。某些外用药也可引起中毒:如过量阿托品滴眼可引起高热、惊厥、谵语;大量酒精擦洗可因散热快而发生呼吸困难、虚脱及昏迷;皮质激素类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身性水肿;新霉素软膏外用过多可致耳聋。五、剂量计算要合理。小儿用药量有时按年龄计算,有时按体重计算。有些药物按体重计算是根据生理特点而定,用药量往往比按年龄计算略大些。

五、新生儿忌用退烧药

新生婴儿比较容易发烧,因其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很差,服用退烧药后,常可使体温突然下降,出现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部出血等,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如暴露肢体、枕冷水袋、酒精擦身等等。

六、2岁以内小儿尽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

2岁以内小儿尽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的药物:氯霉素、苯乙哌啶、无味红霉素、异烟肼、萘啶酸 (3个月以内)、呋喃妥因、磺胺类(2个月以内)、四环素类;慎用或在医生密切监视下使用的药物:雄激素、含哌嗪的驱虫药、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萘啶酸 (3个月以上)、吩噻嗪类、磺胺类(2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