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医院以口腔医学最为出名。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外科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第一、二批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单位,全国高校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1-6版主编单位,是唯一代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理事单位、教育委员会委员单位;是目前国内外该学术领域专业组最齐全、研究领域最广、综合治疗实力最强的基地之一。曾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劳模集体等称号。
口腔修复科
口腔修复科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医疗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口腔修复科教研室是全国口腔修复医疗、科研、教学中心之一;有硕士点、博士点,而且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华医学会口腔修复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是国家、上海市干部口腔修复保健医疗单位。学科目前有医师4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4名、讲师17名、助教3名;博士后3名、博士27名、硕士1名,占医师人数的77.5%。
牙体牙髓科
牙体牙髓科前身属于口腔内科学范畴,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学科,是该院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之一。学科现有医师29人,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7名,硕士13名,占医师总人数的69%。此外还是口腔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3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24名,博士后2名。
牙周病科
牙周病学专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室现有医师13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4名。目前该学科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该科是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牙周病学》编委单位。
口腔黏膜科
口腔黏膜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研究和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为主的单位之一。学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拥有专科医师10人,其中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人;一周五天开设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每年的门诊量达35000人以上,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口腔黏膜病,尤其在唇部疾病和斑纹类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疗效方面居全国领先,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口腔正畸科
口腔正畸科现有医护人员及研究生50余人,其中口腔正畸专科医师32人,大多数拥有硕士或以上学历,并在国外接受专业教育、培训或深造。
口腔预防儿童科
口腔预防儿童科共有医师13人,其中主任医师2 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 人,住院医师2 人;博士4 人,硕士5 人,学士4。护理人员5 人。本科室有两大特色,一方面以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为特色。围绕此特色展开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儿童龋活跃性、儿童牙科畏惧防治的研究,在儿童牙体牙髓病、牙外伤的治疗、间隙管理及早期阻断性矫治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口腔种植科
2001年医院正式成立了口腔种植科。目前中心主要开展ITI、Branemark种植系统的业务。开展种植范围几乎涉及口腔颅颌面各个领域,特别涉及到某些国内的难点,如在国内最早开展下颌骨截除、血管化髂骨或腓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内首创种植义耳业务。自2000年以来,门诊病例数和年种植体植入数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10多年来共完成种植病例数6000余例,植入1万多颗种植体,种植成功率达95%以上,居国内领先水平。
口腔综合科
口腔综合科集门急诊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和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医师队伍,专业涵盖牙体牙髓、牙周、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等多个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为口腔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
科室拥有牙科综合治疗椅25台,配备根管显微镜,镍钛根管预备系统,热牙胶充填系统,根管长度测定仪,超声洁牙机,光固化灯,牙髓活力测定仪,高频龈切电刀,牙片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包括弯曲细小根管治疗、残根残冠综合治疗、牙齿美容治疗和修复、外伤牙序列治疗、软组织外伤的美容缝合等多项特色临床工作。
口腔特需科
特需门诊包括口腔外科、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黏膜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种植科等医疗服务项目,集口腔各类疾病的医治、修复和矫正于一体,为病员提供更优质、方便和持续的服务。
正颌正畸科
正颌—正畸中心治疗牙、颌面不良情况:如牙齿排列不齐、暴牙、瘪嘴、牙前突、微笑时牙龈暴露,瘪脸,下巴后缩,脸偏斜等疾病。
以上就是关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科室简介 ”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点击全国在线咨询平台,医生会为您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