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8号了!我们能不能重新来过!”、“祖国,您再过个阴历生日吧”……节后上班的首日,很多市民通过网络等途径,大“晒”对假期的留恋。记者走访后发现,很多市民工作状态涣散、效率低下、失眠厌食等症状开始显现。对此,相关专家指出,出现节日“后遗症”现象属正常,但应引起重视,通过饮食、作息等方式自我调整,必要时需到医院诊治。
在济南某小学当老师的徐海红从老家湖北回来后,身体一直“不舒服”:焦躁上火、不想吃饭、还经常头晕恶心。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系山东和湖北距离较远,短期内饮食作息变化较大造成的水土不服。
记者调查发现,节后存在难以适应现象的人并不在少数,多数受访者对上班存在潜藏的抵触心理,容易出现效率降低和情绪烦躁现象。对此,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主任宋微涛教授认为,由于平时休假时间少,市民出现罕见的“井喷”式出行,压力得到充分释放,节后出现一些“后遗症”非常正常,但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调整。山东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张医生则建议,市民可多补充一些有助于神经功能的食品,如河鱼、猪肝、猪腰、核桃、花生、苹果、蘑菇、蚕豆、牛奶等,再辅以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打羽毛球、游泳等,以此调节植物神经,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