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则大多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存在,细菌可能反复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潜伏下来导致慢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原因
(1)咽鼓管咽口受压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时间过长等,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放。这是引起分泌性急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2)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粘膜肿胀,以及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管腔狭窄,亦可导致分泌性急性中耳炎,这也是引起分泌性急性中耳炎的一个原因。
(3)支配小儿咽鼓管开闭的肌肉如腭帆张肌收缩无力,影响了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加之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急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4)分泌性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故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5)变态反应可引起咽鼓管粘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阻塞,造成中耳负压,引起渗出或分泌机能亢进。
(6)急性急性中耳炎时抗生素使用不当,如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细菌对药物有抗药性等,使炎症迁延不愈。此外,单纯依赖抗生素而忽视了鼓膜切开亦为产生分泌性急性中耳炎的原因。
急性中耳炎症状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起病后常有全身不适、发热、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小儿可先有高热、抽搐;胃肠道紊乱、烦燥不安等症状。稍后耳漏、常流出脓血性粘液,为中耳炎特有症状。耳漏出现后,往往耳痛及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检查鼓膜常有充血、外突、穿孔。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除耳漏、听力下降外,一般无其他症状,鼓膜均有大小不等的穿孔,耳漏常为粘液脓性,量多少不定。如耳漏有腥臭气味或带有豆腐渣样物,应疑为骨疡性或胆脂瘤型病变,必须抓紧诊治。
3.无论急、慢化脓性中耳炎都可能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耳漏突然增多或突然停止,同时还伴有头痛、低热、畏寒、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耳后红肿等症状,就应警惕耳源性并发症,如昏昏欲睡,颈强不活动,更不容忽视。
4.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又名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等;主要症状为听力下降,可有耳闭、耳鸣、自听增强,头部活动时耳内有水流动感等,但大多数症状并不明显。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标志欠清晰、活动受限,常有咽鼓管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