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慢性胃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从急性胃炎演变而来。

2.鼻、口、咽喉部局部病灶的细菌及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对胃的刺激。

3.经常习惯地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烈酒,浓茶,咖啡,过烫(冷)等饮食。

4.过度吸烟。 5.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6.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

7.胃酸缺乏,使细菌易于在胃内繁殖。

8.营养不良,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

9.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状态;

10.免疫因素,在某些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PCA)和(或)内因子抗体(IFA)。

11.幽门螺旋菌(compylobacter pylori)作为慢性胃炎的病因受到关注,且认为其与萎缩性胃炎的发作和发展可能有关。

中医病因

1.饮食所伤,由于过饮过饱,恣食生冷,酒食不节,损伤胃阳,影响脾胃的受纳升降,遂致气机紊乱,脾胃不和。

2.情志失和,如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气机逆乱,升降不利则见胃脘痞满不舒。

3.痰湿中阻,多因脾胃失健,不能运化水湿,酿生痰浊,壅塞中焦,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腹痛。

4.脾胃虚弱,平素脾胃不健,或年老体弱、中气久虚,或病中过用寒凉克伐之剂,重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皆能导致胃纳呆纯,脾胃失健,胃脘痞满。

5.误治失治,伤寒表邪,误治失治,由表及里,影响脾胃;或五脏疾病,失于调治;或滥服药物,以致脾胃乃伤,升降失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