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泪腺炎多数为单侧发病,临床上较少见。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病。眶部泪腺炎比睑部泪腺炎更少见。
【发病机制】多为病原体感染所致,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球菌,但也可见于某些病毒,真菌罕见。病原体可经泪腺外伤创口或邻近组织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从远处化脓性病灶血行转移而来,或来自结膜的上行感染。儿童急性泪腺炎可伴有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此外尚有一些原因不明者称之为原发性泪腺炎。
【临床表现】单侧急性起病,表现为泪腺部疼痛、有流泪或脓性分泌物。患者通常感到不适及发热。检查见眶外上方局部肿胀、触痛,上眼睑典型的s形弯曲,表面皮肤红肿,并伴有炎性上睑下垂。对应泪腺导管开口处的颞侧上穹隆球结膜充血,可伴有分泌物。眼球向内下方移位,向外上方运动受限。耳前淋巴结肿大,并可出现体温升高、头痛不适等全身表现。经1—2周消退;少数病例在上穹隆有脓液排出,病程达2~3周,偶尔形成瘘管;或转变成亚急性,病程达1~3个月之久。CT检查显示泪腺扩大、边缘不规则,但不累及鼻窦、眶组织及周围骨壁。
【诊断要点】1.眼睑、结膜、鼻窦和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数小时内上睑外1/3红肿痛和怕光流泪或眼眶剧烈疼痛。3.眼睑外侧S形下垂并有压痛性包块,眼眶泪腺区红肿、压痛,眼球内下突出,外上运动受限和复视。4.结膜上穹外1/3部可见肿胀的泪腺突出。5.常伴耳前淋巴结肿大。6.可并发全身急性发热、畏寒、周身不适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毒血症表现。
【治疗原则】针对特殊病因进行不同治疗,细菌、病毒感染,应全身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对症支持治疗。
【处方用药】1.全身使用足量抗生素7~14日,包括抗球菌、抗杆菌,抗厌氧菌三联抗生素。头孢他啶49(s],JL每日50~100mg/kg)、妥布霉素24万u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131次;甲硝唑2.09(,bJL每El7.Smg,'kg),每Et2次。
2.对高度怀疑真菌感染者使用抗真菌药,可选用氟康唑(大扶康)lO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无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者可加用地塞米松注射剂10mg(小儿0.1~0.25mg/kg)与抗生素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如怀疑真菌感染则慎用。
4.退热、止痛和镇痛。可用口服阿司匹林0.39,每日3次(小儿每日50~lOOmg/kg),口服或肌注颅痛定60mg;少数疼痛难忍的成年人可使用氯丙嗪50~100mg肌注;镇静药多使用地西泮5mg口服或10mg肌注。
5.眼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