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14冬病夏治三伏贴 你需要知道的事项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随着气温逐渐转热,“冬病夏治” 的时机来临。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产科以及风湿等疾病患者,河北医大二院针灸科副主任卜彤文建议,不妨试试传统的“三伏贴”疗法。

说起三伏贴,相信大家通过报纸、广播、网络宣传等途径,也都有所了解,主要就是治疗阳气不足的虚寒性疾病。其中首选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骨关节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疼),以及消化系统等内科杂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腹痛胃痛、痛经等内科病)。 但是,什么人不适合贴敷,贴敷完毕应该注意些什么,也就您就不甚明了了,在此,专家为您介绍一些三伏贴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1. 什么时间最合适?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2.帖服反应强烈正常吗?

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难以忍受,需及时取下药物 ,并用清水清洗局部。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5%—10%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如果被贴敷穴位部位出现皮肤溃疡,化脓,可用皮炎平软膏外涂以减轻皮肤不适感。如自己按上述方法处理仍未能改善,可以到正规医院针灸科作进一步处理。贴服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贴敷完六小时以后在洗澡。治疗当天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

3.体质敏感者需要缩短治疗时间吗?

如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泡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贴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处在太阳直射下或高温地方。以免流汗过多,药物流下。在药物贴敷期间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有可能减弱药物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免烟酒、生冷、油腻、海鲜、牛羊肉及刺激食物。

4.没效果还要继续吗?

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特别强调的是,三伏贴并非一贴就灵的灵丹妙药,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5.需要固定疗程吗?

冬病夏治,夏冬都贴敷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如果贴敷三年感到效果比较好的话,最好坚持下去,甚至终身贴敷。因为这种外治法除了皮肤上一些不适外,没有其他副作用。

6.禁忌人群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

5、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

6、实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如大便干燥,长口疮,舌苔较厚等热证明显,寒症不足)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贴敷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药贴敷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等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所以疗效要到冬天才能显现。据临床统计,冬病夏治哮喘有效率可达70%左右。

2014年三伏贴时间

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06日

末伏:8月07日-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