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小儿如何合理的用药?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合理用药是以求药物治疗中获得最大的疗效和最大安全为目的。在疾病治疗中,除掌握所用药物的特点外,需结合小儿年龄、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药物。下面看看专家介绍关于小儿如何合理用药的知识:

1.抗生素

是小儿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用药时应掌握抗生素的有效浓度、药物的半衰期,保证抗生素在体内的有效量,同时,应注意防止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抗生素亦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如氯霉素可抑制造血功能,链霉素能损害听神经等。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引起真菌和耐药性细菌的感染。

2.解热药物

常用解热药物有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物。婴儿期发热时,应多采用物理降温措施,而不宜过早、过多地应用解热药物。

3.镇静、催眠、抗惊药物

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时,选用镇静、抗惊厥的药物,使其安静休息,解除惊厥。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应用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物时,应控制剂量,防止中毒。肝、肾功能障碍时,应慎用或禁用。

4.呼吸系统药物

婴幼儿患呼吸道感染时,除适当选择抗生素外,应根据病情选择祛痰、镇咳、平喘药物。小儿咳嗽时一般不用镇咳药,而应用祛痰药或雾化吸人法稀释呼吸道的分泌物,配合体位引流排出痰液。哮喘患儿使用氨茶碱药物平喘时,应注意该药的副作用.静脉输注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可兴奋中枢和循环系统,易致新生儿及小婴儿惊厥。

5.消化系统药物

消化系统药物分健胃药、助消化药和其他三类。小儿时期较少使用泻药,多以增加蔬菜等粗纤维食物进行饮食调整或使用开塞露等外用药物通便。小儿腹泻时,治疗方法除针对致病原因外,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补充液体,同时加用活菌制剂,而不将止泻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6.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是增加远曲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对钾离子排泄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抗炎、抗毒素、抗免疫、抗休克等作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时,可影响体内蛋白质、脂肪、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剂量和疗程要适当,防止突然停药而出现反跳现象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此外,患水痘的患儿,应禁止使用。

我们除了要知道用药外,还应该知道药物剂量的计算:

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用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每日(每次)剂量一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较其他方法更为准确,适应各年龄段小儿。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一体重(妇)×0.035+0.1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一[体重(妇)一30]×0.02+1.05

3.按年龄计算剂量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可按年龄计算。

4.根据成人剂量折算此法仅用于未提供/J,JL剂量的药物。三、给药方法1.口服法普遍使用的给药方法,只要条件许可,尽量采用口服给药。对儿童应鼓励,教会其自己服药;对婴幼儿,可将药片捣碎加糖水调匀,抱起小儿或抬高其头部后喂服,以防呛咳。2.注射法急、重症及不宜口服的患儿多用。常用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法。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臀大肌外上方;对不合作、哭闹挣扎的婴幼儿,可采取“三快”的特殊注射技术,即进针、注药及拔针均快,以缩短时间,防止发生意外。静脉推注多用于抢救;静脉滴注不仅用于给药,还可补充水、营养、供给热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