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痔疮的中医辨证疗法及常用药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都说“十人九痔”了,特别是大家经常做办公室的,或者饮食不规律的,都有可能遇到痔疮问题,下面我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痔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分型治疗

(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逐瘀通络。方用秦艽苍术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当归、黄柏、苍术、秦艽、槐角、槟榔、皂刺、熟大黄、三七、赤芍、桃仁、红花、甘草等。

(2)湿热血滞型: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止痛如神汤或秦艽白术丸或榆槐脏连丸加减。常用药:秦艽、桃仁、皂刺、苍白术、防风、泽泻、枳壳、地榆、黄连、槐角、大黄、槟榔、归尾等。

(3)风盛肠燥型:疏风润燥,凉血清肠。方用秦艽防风汤或槐角散合润肠丸加减。常用药:秦艽、防风、槐花、地榆、枳壳、生地黄、制大黄、火麻仁、侧柏炭、丹皮、藕节。

(4)肺热下迫型:宣肺泄热,调畅气机。方用麻杏石甘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常用药:炙麻黄、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瓜萎皮、赤芍、甘草、苍术、泽泻、生苡仁、防风、黄柏。

(5)肛管拘挛型:理气解郁,缓急止痛。方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常用药:芍药、甘草、防风、秦艽、桃仁、黄芩、升麻、柴胡、枳壳、大黄、当归。

2.常用药

(1)大黄: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攻积导滞,泻火凉血,凉血祛瘀,利胆退黄。主治:便秘,湿热下痢,痔疮等。用量:3~129。

(2)芒硝:苦、咸,大寒。入胃、大肠经。软坚泻下,清热泻火。主治:各种痔疮。用量:10~159,外用适量。

(3)金银花:甘,寒。入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主治:婴幼儿腹泻,血栓外痔,炎性外痔及肛窦炎,肛门疮疡痈疽未溃者。用量:10~169,热毒重者,可用至609。

(4)紫花地丁:苦、辛、寒。人心、肝经。清热解毒。主治:肛门肿痛。用量10~169。

(5)黄柏:苦,寒。人肾、膀胱、大肠经。清湿热,泻火毒,退虚热。主治:下焦湿热所致之痔疮、肛门脓肿、肛门湿疹等。用量:3~99。

(6)栀子:苦、寒。人心、肝、肺、胃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湿热下注,气血凝滞之肛门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