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疾病,病因病机为邪、虚、瘀三邪交杂,以致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痰凝火郁,发而为病。从热毒郁积证、肺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风邪侵袭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胃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热毒郁积证
药用:青黛、珍珠母、蟾酥清热解毒、止痛;川贝母、牛黄清热化痰、静结消肿;胖大海、蝉蜕、射干、牛蒡子清热利咽开音。热重者加蒲公英、连翘等。
肺肾阴虚证
药用:冬凌草、白芍、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黄、知母、麦冬、玄参、茯苓、木蝴碟等。老年患者加减用药时,可重用龟板、女贞子等养阴之品。
肺脾气虚证
药用: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半夏、厚朴、麦芽、谷芽、干姜、砂仁、白豆蔻、绿萼梅、陈皮、佛手、香橼等以健脾理气,化痰止咳。
风邪侵袭证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薄荷、蜈蚣、地龙、僵蚕、蝉蜕、白蒺藜等。
痰瘀互结证
治以行气疏肝解郁法,临床常用柴胡、郁金、川楝子、白芍疏肝;半夏化痰降涎;厚朴行气开郁和胃;代赭石、降香降逆;香附、苏梗消胀降逆,气和则病无由生。
胃阴虚证
治疗时可用半夏、贝母、昆布、海藻、猫爪草、牡蛎等化痰软坚散结;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金银花、蒲公英、马勃、木蝴蝶、贝母、鸡内金、泽泻等活血散瘀、消痰散结。
肝气郁结证
临床常用太子参、南北沙参、白术、麦冬、天冬、天花粉、葛根、玄参、知母等以益胃养阴。
对于咽炎的治疗,除辨证施治予以方药外,可配合局部治疗,内外合治,以尽其功。可选择性运用淡盐水、硼酸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局部喷雾治疗,可用沙参、麦冬、桔梗、生甘草、胖大海等加水煎后,滤净药渣,取药液做雾化吸入(放入雾化吸入器内)。配合患者在饮食起居上注意少食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避免过多用声等。以达到标本兼顾,治养统筹,去邪化痰,益气养阴,祛瘀利咽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