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到秋,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在秋季应注意养生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多锻炼,增强体质;保持环境的良好通风;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伤寒、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同时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要注意防止腹部受凉。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还要加强运动锻炼;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常引发哮喘。有哮喘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可采取相应的进补,以预防或减轻支气管哮喘。
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