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耳鸣耳痛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耳积液为浆液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中耳炎的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局部用药时要掌握好合适的滴耳法: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
(1)2%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
(2)1%麻黄素:滴鼻,每日3次。
(3)1%麻黄素十0.5%可的松:喷雾鼻咽部,每日3—4次。
2.全身治疗:
(1)抗生素:急性期使用,以预防或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
(2)阿托品:每次0.3mg,每日口服3次,连用4日。有助于松弛咽鼓管张肌和减少分泌物渗出。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酌情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作短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