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秋乏吃什么?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1.荷花粥

制法:用砂锅煲粥,以荷叶做锅盖,荷叶不接触水面。待荷叶煮软了塌下来,再换一张新的荷叶,直到粥熟。

功效:荷叶是平性的,不凉不燥,其味苦涩。它是药中之淑女,润物细无声,不勉强从正面着力,故无伤身之虑。它去暑热不靠寒凉,而是以苦味入心,平息心火。心为血之府,心火一平,血热自消。它健脾胃也不靠补益,而是以涩味入肝,升发清阳。清阳既升,水湿得化,浊阴乃降,解除了脾胃之困,自然就改善了脾胃的功能。

2.参芪粥

制法:可选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除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汁。药汁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本粥能补中益气,健脾去湿,对于春湿天气出现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者尤为适宜。

3.大枣糯米粥

制法:山药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荠粉100克,大枣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将薏苡仁淘洗干净,山药打成粉。用薏苡仁、糯米、大枣入锅煮粥,煮至薏苡仁开花,糯米熟烂时,将山药粉撤入锅内,边搅边撒,约隔20分钟后,将荸荠粉撤入锅内,搅匀,停止加热,将粥盛入碗内,每碗加白糖25克。每次食1小碗,每日2~3次,温热食。

功效:补益中气,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乏力等症。

4、银耳莲子汤

材料:银耳,莲子,枣子,枸杞,冰糖各适量

做法:银耳用清水泡开,将底部泛黄的硬结剔出,然后撕碎备用。一般用三、四朵即可。莲子需要中间无芯的,不苦,放置多少随自己喜好。汤锅放清水,水要一次放够,要留出蒸发的余地,煮的过程中间不可加水。将银耳、冰糖(三两左右)、枣子、枸杞放入冷水中,开火,加热,煮沸,一定要不断搅锅,防止银耳胶质粘锅,煮开后,关小火熬煮,也要不断搅锅。莲子易熟稍后放入。开锅后继续熬煮,直到银耳胶化,汤粘稠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补睥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干咳痰少,口干咽干,食少乏力等症。健康人食之能消除疲劳,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5、小麦红枣猪脑汤

材料:猪脑100克,小麦30克,枣(干)20克,白砂糖20克,黄酒5克

做法:小麦洗净,滤干。红枣用温水浸泡片刻,洗净。猪脑挑去血筋,洗净。将小麦倒入小钢精锅内,加冷水2碗半,小火先煮半小时。再入猪脑、红枣,待沸后,加白糖、黄酒。继续慢炖半小时至1小时,离火。

功效:补脑除烦,养心和血。适用于心焦烦躁、头晕目眩、失眠、多汗等症。

5、鱼头汤

材料:鳙鱼1000克,天麻15克,香菇(鲜)35克,虾仁50克,鸡肉50克,猪油(炼制)25克,胡椒2克,大葱15克,姜10克,盐8克,味精1克

做法:鸡肉洗净切丁。将胖头鱼放入烧热的油锅内煎烧片刻。加入香菇、虾仁、鸡丁略炒。加天麻片和清水及猪油、葱、姜、盐、味精、胡椒等调料煮开后约20分钟即成。

功效:(1)健脑醒神,宁心安神,益智。

(2)适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悸烦闷、失眠、健忘、不耐思考、记忆力减退等症。

6、茼蒿菜粥

材料:粳米100克,茼蒿200克,冰糖100克

做法:先将茼蒿洗净,切碎。再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置火上烧开,加入茼蒿菜,冰糖熬煮成粥。

功效:

(1)安心神,和脾胃,消痰饮,利二便。

(2)适用于肺热咳嗽痰浓、高血压头昏脑涨及烦热头昏、睡眠不安等症。

7、糖水百合汤

材料:百合(干)10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百合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熟烂后加糖适量

功效: (1)百合叶甘、苦,性微寒,能清心安神,治心烦不安,失眠多梦。

(2)此汤可用于病后余热不净、体虚末复的虚烦失眠,伴有结核病史的失眠患者选服尤佳。

8、桂圆肉粥

材料:粳米100克,桂圆15克,枣(干)5克

做法:将桂圆肉、红枣、粳米一并煮粥。

功效:桂圆能健脾补血。它含有葡萄糖、蔗糖、维生素A和B、蛋白质、脂肪及鞣质,与红枣配合,适用于心血不足的心悸、失眠、健忘、贫血、体质虚弱等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