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老年人性格行为改变警惕痴呆症

2022-07-28
来源:求医网

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科王伟良副主任医师提醒,当老年人出现性格行为改变时,需要警惕痴呆。比如:动不动就因琐事与人争吵,或一个人突然伤心起来,再也不参加以前热爱的社区活动,家务也不做了等。老年性痴呆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而早期症状包括近事记忆的丧失、对生活中的爱好失去兴趣,部分患者还会以易激惹、攻击和忧郁等为首发症状。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达5%,80岁以上老人中则高达20%以上。痴呆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中风之后的第四大“杀手”。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已超过500万人。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主任委员董强教授分析说,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记忆力会自然减退,但如何区分是正常的记忆力减退,还是由疾病等问题引起的认知水平下降,这个是关键。认知水平和记忆水平的下降,往往是痴呆的早期表现,而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有些子女出于孝心,想带罹患痴呆的父母外出旅游,结果发现事与愿违,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旅途中患者病情明显恶化,更易发生“日落综合征”。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建仁教授分析说,痴呆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种名为“日落综合征”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从黄昏时分开始,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明显加重,有时可持续整晚。患者家属常常抱怨“白天的情况还算稳定,一到傍晚就变得越来越糊涂,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认识身边的家人,不认识自己的家,同时伴有各种奇怪的言行,吵闹不休”。特别是在季节交替、黄昏推迟或提前时,痴呆患者由于生物节律紊乱,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更易出现 “日落综合征”症状。目前,常用的抗痴呆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 《中国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指南》中明确规定了痴呆治疗用药。但在临床上,《指南》推荐用药的使用率不足2%。不少患者长期使用丹参、银杏叶制剂等非痴呆治疗药物,没有规范治疗,使得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