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如何形成的?
龋齿依蛀牙部位可以分为:咬合面龋齿、邻接面龋齿(即牙缝间的蛀牙)。当我们吃完食物,剩余的食物残渣会被吸附于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细菌会利用此食物残渣繁殖增生,产生酸性物质,使得牙齿的珐琅质遭到破坏,牙齿结构变得脆弱,最后造成龋齿、牙龈炎、牙周病等问题。
如何发现宝宝已经形成龋齿?
初期症状:牙齿的颜色本来应该是同个颜色,当表面开始有黑点或是脱钙的白点出现,或是某处老是塞住食物,表示此处牙齿的珐琅质已遭到破坏。
中期症状:龋齿若没有加以控制及治疗,会由珐琅质慢慢延伸到牙本质,形成窝洞,此时对甜食及冷热的刺激会很敏感,容易感到酸痛;或是食物一卡进牙缝,就觉得不舒服,但清掉后,不舒服就解除了。
晚期症状:不吃东西、没有塞牙缝也会自然地痛起来,甚至晚上会痛得睡不著,代表已经连牙髓都受到影响。此时牙龈红肿、易流血,有发炎或长脓包症状;若蛀到神经,就必须做根管治疗。
预防小儿龋齿
1. 小儿3岁即可练习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牙刷和牙膏,要竖刷不要横刷。不能刷牙的要坚持漱口,在喂奶后给宝宝喝清水。
2. 让孩子少吃零食、甜食,睡前不要吃东西。
3. 按时给宝宝添加辅食,练习其咀嚼能力。正确服用维生素D和钙制剂,增强牙齿强度。
4. 幼儿磨牙的表面窝沟比较深,容易积聚细菌而引发龋齿。因此,将窝沟封闭起来以阻止细菌侵入,可有效预防龋齿发生。
5. 父母亲近孩子前应用药物牙膏刷牙;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孩子;切勿将食物经自己咀嚼后再喂给孩子。
6. 发现龋齿,父母应及时带孩子看牙科医生。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定期(半年)带孩子做牙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