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
现代概念认为,高括约肌张力诱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良是原发性肛裂的病因。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其科学根据概括如下:
一解剖学因素: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向前至肛门后方。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
二外伤学说: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三感染学说: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四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五肛门狭小学说:肛管皮肤在发育中迟缓,生成肛管狭小,易损伤成肛裂。
六继发因素:静脉曲张外痔、肛乳头肥大等,其病灶边缘往往可见有肛裂,可能的原因是排便时粪便对局部病灶挤压伤及病灶以外的组织,从而在病灶的侧缘形成肛裂。
肛裂的典型症状是疼痛、便血、便秘。
1 疼痛:肛裂的疼痛为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肛管扩张,刺激溃疡面,引发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数分钟即减轻,称为疼痛间歇期,排便后又因括约肌持续性痉挛而出现剧烈疼痛,可持续几个小时,直到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逐渐缓解,此为肛裂疼痛周期。病情严重时,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并可向骨盆及下肢放射。
2 便血:大便时出血,量不多,鲜红色,或便纸染血,或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有时滴血。
3 便秘:肛裂病人多数有习惯性便秘,因其恐惧大便时疼痛,不愿大便,故导致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